亚洲国产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日韩欧美国产aⅴ另类_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_欧美 国产 亚洲 卡通 综合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全球即時:禁止出境的12件金銀重器,你見過幾個

國家文物局分別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發(fā)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共計195件/組。這些文物被稱為“國寶”,同時呈現(xiàn)了一部輝煌的中華文明史。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fā)《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規(guī)定64件/組珍貴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其中,青銅器為22件/組為青銅器,陶瓷5件,玉器5件。

2012年6月26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第二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guī)定37件/組一級文物禁止出境展出。此次文物名單只有書畫類作品,其中書法作品17幅,繪畫作品20幅。


(資料圖)

2013年8月19號國家文物局《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共有94件/組一級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含青銅器16件、陶瓷32件、玉器9件、雜項(金銀器、漆器、絲織品、書畫、其他)等37件四大類。

第一批

01

孝端皇后鳳冠

明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57年 北京昌平縣定陵出土

禁出文物(195-7)

孝端皇后的這件鳳冠,是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絲帛制成,前部飾有九條金龍,口銜珠滴,下有八只點翠金鳳,后部也有一金鳳,共九龍九鳳。金鳳鳳首朝下,口銜珠滴。

珠滴可以在走動的時候,象步搖那樣隨步搖晃。翠鳳下有3排以紅藍(lán)寶石為中心的珠寶鈿,其間點綴著翠蘭花葉,冠檐底部有翠口圈,上嵌寶石珠花,后側(cè)下部左右各飾點翠地嵌金龍珠滴三博鬢,博鬢上嵌鏤空金龍,珠花瓔珞,似金龍奔騰在翠云之上,翠鳳展翅翱翔于珠寶花叢之中,金翠交輝,富麗堂阜。

此冠共嵌未經(jīng)加工的天然紅寶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顆,造型莊重,制作精美,采用的工藝有花絲、點翠,鑲嵌,穿系等。

這件鳳冠的點翠難度相當(dāng)大,不僅點翠的面積大(有翠鳳、翠云、翠葉、翠花),而且形狀復(fù)雜。尤其是翠鳳,均作展翅飛翔狀,鳳尾展開,羽毛舒展,富靈動感。

因其主人孝端皇后生前無子而引發(fā)“國本”之爭,導(dǎo)致萬歷朝成為明朝歷史上由治轉(zhuǎn)亂的轉(zhuǎn)折期。

02

舞馬銜杯紋銀壺

唐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1970年陜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窯藏

禁出文物(195-43)

這件銀壺可謂是唐王朝時期的縮影,尤其是數(shù)壺身上的兩匹祝壽馬,這里面還蘊(yùn)含著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唐玄宗在位后期越發(fā)的驕奢淫逸,縱情于聲色犬馬之中,天寶年間,每逢“千秋節(jié)”皇帝的生日都會在興慶宮期的勤政樓前,舉行盛大的宴會,接受文武百官、外國使臣和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的朝賀,并以舞馬助興。

天寶十四載,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轉(zhuǎn)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盛行一時的舞馬銜杯宮廷祝壽舞的形式在歷史的變革中永遠(yuǎn)的銷聲匿跡了,但這件銀壺卻成為大唐王朝的興衰最好的見證。

03

鑲金獸首瑪瑙杯

唐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1970年陜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窯藏

禁出文物(195-44)

這件瑪瑙杯是用一塊罕見的五彩纏絲瑪瑙雕刻而成,造型寫實、生動,杯體是模仿獸角的形狀,杯子的前部雕刻為牛形獸首,雙眼圓睜,炯炯有神,刻畫的神形皆肖。

獸嘴處鑲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其實這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以從這兒流出。頭上的一對羚羊角呈螺旋狀彎曲著與杯身連接,在杯口沿下又恰到好處地裝飾有兩條圓凸弦,線條流暢自然。這件酒杯材料罕見珍貴,是極其稀有的纏絲瑪瑙,材質(zhì)紋理細(xì)膩,層次分明。

從唐代以前的圖像資料來看,這種酒具常出現(xiàn)在胡人的宴飲場面中,唐朝貴族以追求新奇為時尚,而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貴族崇尚胡風(fēng),模仿新奇的宴飲方式的見證。

04

鎏金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huán)錫杖

唐 法門寺博物館藏

1987年陜西寶雞市法門寺地宮

禁出文物(195-46)

這件錫杖敕造于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4年),為唐懿宗為迎送佛骨舍利而造。因為使用金銀打造的緣故,整件錫杖通體金光閃爍,熠熠生輝,不僅象征著佛教至高的威權(quán),更被稱為“世界錫杖之王”。

05

鎏金銅浮屠

唐 法門寺博物館藏

1987年陜西寶雞市法門寺地宮

禁出文物(195-48)

浮屠即塔,最初即為供奉佛骨或葬貯僧尼尸骨之用,后來演變?yōu)榉鸾滔笳餍缘闹匾獦?biāo)志。此件為四角正方形亭單層閣式,分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內(nèi)盛放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內(nèi)。

法門寺地宮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枚真身靈骨,也是世界上至今唯一的佛教圣物放置于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內(nèi),而這枚銀棺則盛放于銅浮屠內(nèi)。

06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

戰(zhàn)國 河北博物院藏

1974年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墓出土

禁出文物(195-50)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多種工藝于一體,復(fù)雜精巧,無以復(fù)加。

銅方案座出自中山國最有作為的王

的墓中。兩雄兩雌梅花鹿承托全案,底座之上四龍昂首挺立,四鳳引頸長鳴。整件銅方案由三個部分組成,頂部正方形的案框和底部的圓座代表著天圓地方,中間的龍頭朝向四方,意味著王

想“稱霸四方”??梢哉f,這件精美的方案其實就代表著中山王的夢想。

第三批

07

太陽神鳥金飾

商 金沙遺址博物館藏

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出土

禁出文物(195-159)

太陽神鳥是古蜀文化的符號,是成都市的標(biāo)志,同時也是文化遺產(chǎn)標(biāo)志。關(guān)于早期文明不需要過多去解讀。三千年前古蜀人創(chuàng)造了0.2毫米的神奇,古蜀人是世界上最早開采和使用黃金的古老部族之一,無論是三星堆還是金沙,都出土了大量黃金器物,展現(xiàn)古蜀人高超的黃金加工制作技藝。

太陽神鳥金箔片以實物展示了古蜀人對太陽和鳥的崇拜,這也是早期人類文明普遍的信仰。

08

金杖

商 三星堆博物館藏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

禁出文物(195-160)

金杖根據(jù)長度和直徑計算,它的金皮的展開面積為1026平方厘米。要知道,在幾千年前,制作出這么大的金皮,錘制得如此平整,表面如此光滑,足以說明當(dāng)時的人對黃金良好的延性和展性等物理性能已有了充分認(rèn)識。

三星堆文化的黃金制品在技術(shù)和加工工藝發(fā)展上水平非常高,制作也十分精湛。除捶制外,包卷、粘貼、模壓、雕刻、鏤空等深加工工藝和技術(shù),這些技術(shù)到現(xiàn)在也是非常了得。

圖案共分三組:靠近端頭的一組,合攏看為兩個前后對稱,頭戴五齒巫冠,耳飾三角形耳墜的人頭像,笑容可掬。另外兩組圖案相同,其上下方分別皆是兩背相對的鳥與魚,在鳥的頸部和魚的頭部疊壓著一支箭狀物。

09

“滇王之印”金印

西漢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56年云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出土

禁出文物(195-162)

云南晉寧寧石寨山滇國墓葬的發(fā)掘,在我國考古學(xué)上有著重大意義,許多有關(guān)滇國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和社會性質(zhì)的問題都值得深入研究和討論。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公元前109年,滇于降漢,漢武帝在滇國地區(qū)設(shè)益州郡,賜滇王王印,使其繼續(xù)統(tǒng)領(lǐng)滇民。金印的出土,證實了這一歷史事實。

10

錯金銀鑲松石狩獵紋銅傘鋌

西漢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1965年河北省定縣三盤山出土

禁出文物(195-163)

西漢錯金銀鑲松石狩獵紋銅傘鋌,繁復(fù)的紋飾顯示了漢代錯金銀工藝的高度發(fā)達(dá),其中所蘊(yùn)含的升仙思想(羽人、飛馬、神獸等組合形象)以及對仙境的描繪,都表現(xiàn)出漢人對死后靈魂飛升的極度渴望,和對心目中仙境的無限向往。

紋飾依竹節(jié)可分為四段,第一段以人騎象為主,山石間有奔馳的馬、鹿、兔、熊,以及飛翔的仙鶴、雁、鷹等。第二段一騎士反身引弓射虎為主,山巒間有熊、鹿、羚羊、野牛、猿猴,還有飛鳥等。第三段以一人騎駱駝為主,輔以虎噬豕,以及熊、兔、立鶴、飛鳥等。第四段以一正在開屏的孔雀引頸長鳴為主,輔以虎捕牛,以及熊、鹿、猴、鶴、飛鳥等。四段紋飾主題不盡相同,但都描繪了生氣盎然的大自然景象,以及人類的狩獵活動,構(gòu)成了一幅既富于神話意味又源于實際生活的精美畫面。

11

銀鎏金“論語玉燭”龜形酒籌筒

唐 鎮(zhèn)江博物館藏

1982年江蘇丹徒丁卯橋唐代窖藏

禁出文物(195-164)

這件是唐人飲酒時盛放酒令的籌筒。蓮花形的筒蓋,里面藏有50根酒令籌,呈長方形扇骨狀,每根酒籌的上端刻有《論語》的語句和飲酒的規(guī)定,如:“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上客五分”,也就是說朋友來了,大家都高興,酒筵上的貴客都喝半杯酒,而主人不用喝酒。還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請人伴十分”,“后生可畏,少年處五分”等等。

“論語玉燭”龜形酒籌筒集儒家、道家思想于一體的龜負(fù)“論語玉燭”酒籌筒,為我們研究唐代的酒文化提供了寶貴資料,也為后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和獨特的審美意蘊(yùn),也反映了大唐盛世的繁華。

12

鎏金嵌玉龍首銀帶鉤

戰(zhàn)國中期 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51年河南輝縣固圍村五號墓出土

禁出文物(195-161)

青白玉龍首鉤,腹部琵琶式銀鎏金浮雕嵌玉,腹端為夔龍首,嵌件脫落。腹側(cè)高浮雕雙夔龍身,鉤腹鑲嵌三件白玉谷紋玦,玉玦中孔各嵌入一件蜻蜓眼玻璃珠,其中一珠缺失。帶鉤是古代人身腰部佩帶的裝飾玉器之一, 早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已出現(xiàn)玉帶鉤。

戰(zhàn)國時期是帶鉤使用的高峰期,戰(zhàn)國帶鉤工藝繁復(fù),有鎏金、錯金嵌玉帶鉤,也有紋飾精美的玉質(zhì)帶鉤。這件帶鉤制作集多種工藝于一身,構(gòu)思奇巧,裝飾華美,具有戰(zhàn)國帶鉤制作的工藝特征,反映出戰(zhàn)國帶鉤高超的制作水平。

河南輝縣城東固圍村5號戰(zhàn)國墓曾于1929年-1930年間被盜,部分文物流向日本和瑞典。這件器物代表了中國漢代金鑲玉工藝的極美水平。其出土墓地的國別歸屬則是學(xué)術(shù)界迄今仍在討論的話題。

標(biāo)簽: 禁止出境的12件金銀重器 你見過幾個

相關(guān)閱讀

崇仁县| 北宁市| 昌宁县| 兴安县| 吉安县| 梧州市| 平塘县| 手游| 保靖县| 怀宁县| 珠海市| 克什克腾旗| 辉县市| 淄博市| 长垣县| 姚安县| 神农架林区| 德庆县| 广宁县| 广安市| 连平县| 册亨县| 黎平县| 贵定县| 阿拉善左旗| 西安市| 六安市| 策勒县| 罗平县| 临邑县| 云南省| 泽库县| 罗平县| 哈巴河县| 日喀则市| 阳泉市| 探索| 商水县| 锡林浩特市| 黑龙江省| 东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