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熱頭條丨“零彩禮”的婚俗實驗能走多遠?
原標題:“零彩禮”的婚俗實驗能走多遠?
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得益于風俗習慣的規(guī)制,習俗所創(chuàng)造的儀式感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有些習俗一旦時過境遷,就面臨除舊布新的考驗,這就是所謂的移風易俗;有些習俗的生命力強大,縱然有人意欲通過輿論引導或者強制性手段對其下達“休眠令”,卻難以如愿以償。如今,婚俗中女方向男方討要彩禮的習俗,在某些地方正面臨著一場合法性危機。
據(jù)9月21日《法治日報》報道,針對彩禮錢動輒十幾萬元甚至數(shù)十萬元,“一動不動”(“一動”是汽車,“不動”是房子)是標配,還要上車禮、下車禮、改口費的現(xiàn)象,河南省民政廳在開封、平頂山等地設置婚俗改革實驗區(qū),婚俗改革的目標是達到“零彩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可否認,處于談婚論嫁階段的準新郎有遇到過高價彩禮的頭痛事,甚至有揚言不給高價彩禮就不嫁女兒的家長。對于這樣的極端事例,民間輿論向來不會站在把嫁女當作搖錢樹的一方。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彩禮而導致無法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侶并不多。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彩禮蘊含著女方討個吉利的社會心理。對于大多數(shù)男方家長來說,早在孩子談婚論嫁前就做好了送點彩禮的心理準備。習俗就像社會文化的列車,諸多儀式都是“習俗列車”的一個個站點,到什么站點就該唱什么歌。相反,個體的刻意移風易俗帶來的未必是自我革新的喜悅,而可能加劇個人與家庭、家庭與社會的緊張關系,得不償失。網(wǎng)絡輿論對于河南民政部門的“婚俗實驗”,基本持否定態(tài)度:“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又不是第一次了”“干點實事吧”。
彩禮作為婚俗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早已被嵌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在保持這種習俗的地區(qū)中,沒有不給彩禮的男方,也沒有不要彩禮的女方,因為彩禮習俗是歷史形成的。我國社會長期的男尊女卑傳統(tǒng),剛嫁入別人家門的女士的權利如何保障,顯然是所有嫁女父母所擔憂的。彩禮這種婚俗在客觀上起到了平衡新婚男女家庭地位的作用,彩禮作為經(jīng)濟杠桿在某種意義上捍衛(wèi)著新婚女性的家庭地位。尤其對于沒有獨立經(jīng)濟來源的女性而言,她們通過彩禮獲得家庭經(jīng)濟的自主支配權,避免因缺乏經(jīng)濟收入長期居于被支配的地位。
當代社會,彩禮的輕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水平。就像新聞中提及的“一動不動”,這既是家庭轎車普及的產物,也是新農村建設中商品房在鄉(xiāng)村受歡迎的寫照。彩禮不同于春節(jié)期間孩子的壓歲錢,后者是禮節(jié)性的,前者則是女方測試男方家庭抗壓力或者激發(fā)男方創(chuàng)造力的試劑,與古時為填飽肚子被迫賣女兒的所謂“彩禮”不可同日而語。換句話說,現(xiàn)在的彩禮與把女性當作謀生手段無關,它折射的是一種喜慶色彩和獲得安全感的社會倫理心態(tài)。
新聞語境中的“高價彩禮”,只是彩禮金額的絕對數(shù)字看著嚇人,怎奈忽略了許多農村地區(qū)小轎車和城鎮(zhèn)商品房的占有率這個基本事實。正因為忽視了改革開放幾十年全國城鄉(xiāng)消費實力的巨大變化這個事實,看著彩禮的絕對金額上升就憂心忡忡,并嘗試對彩禮這種婚俗實施“外科手術”,甚至希望將彩禮降至零元。如此“彩禮清零”,未免只看到彩禮價高的表層現(xiàn)象,未能看到問題的本質。
從表面上看,彩禮的確具有“互害”的表征。結婚本是自愿性質的,討要彩禮貌似是女方家庭的自利產物,實則彩禮是在創(chuàng)建新型家庭的信用保障機制。通過彩禮,使兩個沒有直接經(jīng)濟利益關系的家庭建立了經(jīng)濟聯(lián)盟。當代的彩禮,早已進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稅收模式”,女方家庭很少截留彩禮,更多是把彩禮當作嫁資返還到“出資”的一方。嫁人的女方獲得的僅僅是象征意義的財產所有權,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嫁人的女方所提供的陪嫁要多于男方的彩禮的金額,這意味著真正的贏家是出彩禮的一方。彩禮在財富的往返支付中建立的是女方對男方的信任。彩禮也具有象征性的震懾作用,如果男方破壞婚姻,女方在法律上具有索回陪嫁的權利。正如網(wǎng)友所說:“男方出的彩禮越多,越不敢輕易離婚。”
可見,彩禮只是新家庭成立前原有兩個家庭部分財富的支出與回收,這樣的“資產內循環(huán)”促成的是家庭間的新型信托關系,實現(xiàn)的是家庭間的互惠。原本屬于家務事的彩禮,如果因為高價彩禮而拆散尚未建立起來的婚姻,只能說明結婚雙方并不真正滿意對方,因為婚姻的決定權在結婚男女手里而不在雙方父母的手里。
在涂爾干看來,習俗具有城堡的作用,要想廢止一種習俗難之又難。習俗從來不會至善至美,也不可能一塵不染?!傲曀诐嶑薄边`背的是社會文化的邏輯,無論再極力張羅,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如此說來,“零彩禮”的新婚俗實驗能走多遠,不妨留給時間來當裁判吧。
(作者:劉海明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