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滾動:【道德經(jīng)】兩版較讀·二·功成不居
這一章的帛書版雖然表述上略有不同,但意思是一致的,所以原文就只貼通行版。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這一句很多解析成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這樣就是丑了。
【資料圖】
多少有些偏頗。
天下,指天下人但泛指蒼生也行。
皆知美,都知道美,需要注意這里的美是美的名字,并不能說是真正的美,知道這一點后面的部分就好理解一些。
為美,這里“美之為美”是不能理解成“美是美的原因”或“美為什么是美”的,不然后面斯惡矣就沒法解釋了。所以這里應該理解為追求美或為了美如何如何。
斯,代詞,這。
惡,雖然有丑的意思,但這里也不能直接當丑講,不是真正的美的美就是丑,那不成了拿一個名去解釋另一個名了。所以這里應當解釋為不美,不好。
即:天下人知道美之后都去追求美,這就不美了;天下人知道善之后都去追求善,這就不善了。
引申一下,這里的美與善只是名字,是人為的標準。而一旦有了這種標準,人們就都去追求美的,全都變成整容臉,就不美了;都去追求善的,跑去拍照作秀,就不善了。也就是說,個人可以有美丑的觀念,但天下不能有美丑的定義,美丑善惡只能是相對的,不能是絕對的。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之后又列舉了這六組概念。有無之前介紹過,它們倆同出于道,是相通相生的。
難易長短高下前后都比較好理解,因為這些概念都是相對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意見。
需要特別解釋一下音聲,聲,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聲音,也就是物體振動發(fā)聲。
音,是包含信息的聲,能傳遞信息的聲。
樂,是音的組合。
三者是這么一個遞進的關系。
那么什么叫音聲相和呢,其實就是同一個聲,對有的人來說是聲,但對有的人來說是音,比如我們俗稱的加密童話。事實上這也是一個相對概念。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得道之人,尤指得道的統(tǒng)治者。
無為,明確的一點是絕對不是不作為的意思,可以解釋為無心而為,或者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無違),順應自然發(fā)展。
即:因此圣人行事順應天道,教化不靠言語。
為什么不靠言語呢?言傳不如身教,需要知道,老子所在時期是比孔子要早一些的,彼時民智未開,教化完全依賴于統(tǒng)治階級。言傳與身教的區(qū)別在于言傳就是指點提點,而身教需要對方自己主動領悟,這個自己主動就是問題的核心,也就是圣人順應的自然了。其實跟前面提到的意象是一樣的,天下都知道教化好而去受教化,里面就有很多不是真的被教化。所以需要天下人自己去悟。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作,興起、生長。
辭,推辭引申為離棄,干涉。
生,生育,創(chuàng)生。
有,占有。
為,有做為。
恃,倚仗。
這一句還比較好理解,唯一可能難一點的是最后一句。為什么不居功就不會離去了呢?
空想是很抽象,但結(jié)合實際就很好理解了,假如有一個人有了點成績就一直在別人面前耀武揚威居功自傲,那其他人正常的想法會是,不就怎么怎么樣了么有什么好得瑟的。就算他有功績,其他人也會找些理由稀釋掉抹除掉。
再舉個實例比如許攸,確實立了大功,但居功自傲連曹操的面子都不給,最后丟了性命。但如果他低調(diào)一點,不那么居功,起碼一輩子奉為上賓。
道,任由萬物生長興起而不干涉離棄,生出萬物但不控制占有,付出行動但不自持自倚,有所功績而不自居。
正是因為不自居,所以功績不會離開。
標簽: 居功自傲 萬物生長 統(tǒng)治階級